资讯新闻
当前位置: 主页 > 自然地理 >

植物的病毒为什么这么严重(植物病毒有)

时间:2023-12-15 11:12:57
植物为什么会生病?

就像人和动物会生病一样,植物也会生病。农业上,让植物生病的原因很多,除了病毒细菌的感染外,也会因营养元素缺乏或环境污染引起庄稼生病,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植物生长在健康的环境中,本身根繁叶茂,就基本不会生病,或者有点小病植物也能够依靠自身的“免疫”力量抵抗过去。

植物生病的原因即病原可分为生物病原和非生物病原。

一、生物病原

生物病原都是寄生物。寄生物都具有寄生性,即一种生物从他种生物获取营养的性能。有些寄生物是专性寄生的,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另一些是非专性寄生的,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生物病原都具有致病性,即引致疾病的能力。引起的疾病可相互传染,称为传染性病。

按很新的生物分类系统,生物病原分布在以下7界:

1、真菌界

多细胞真核生物,细胞壁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无维管束,无叶绿素,营养体丝状,孢子繁殖。本界生物包括原菌物界除黏菌和卵菌以外的成员,称为真菌。

2、色藻界

多细胞真核生物,细胞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不含叶绿素a和b。本界生物主要是一些有各种颜色的藻类以及原菌物界的卵菌。藻类含有的叶绿素为叶绿素c,卵菌则不含叶绿素。

3、原生界

单细胞真核生物,无细胞壁,不含叶绿素。本界生物中的病原物如植原虫和原菌物界黏菌门中的根肿菌(营养体为无壁的原生质团)。

4、细菌界

单细胞原核生物,细胞中无真正的核,DNA游离在细胞中。本界生物称为细菌。

5、病毒界

分子生物,由核酸和蛋白质或其中之一组成。本界生物称为病毒(核酸+蛋白质)、类病毒(核酸)或朊病毒(蛋白质)。

6、动物界

多细胞真核生物,无细胞壁,不含叶绿素。本界生物中的病原物如线虫(蠕虫状)。

7、植物界

多细胞真核生物,细胞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含叶绿素a和b。本界生物中的病原物如寄生性种子植物(有维管束,无根,有吸盘,有叶或退化,种子繁殖)。

二、非生物病原

非生物病原也称逆境,引起的疾病不相互传染,称非传染性疾病。逆境主要有以下10种:

1、极端温度如高温导致植物不育、寒害、冻害等。

2、极端土壤水分如旱害、积水等。

3、极端光照如缺光性黄化、日灼等。

4、极端pH值如土壤过酸或过碱。

5、缺氧如缺氧性烂根等。

6、缺素或过剩如缺铜、缺锌、缺铁症。

7、无机盐毒害如盐害等。

8、大气污染如烟草气候斑等。

9、药害如施农药或化肥不当而造成的叶枯、叶斑、枯萎、不育等。

10、栽培不当如种植过密、施肥过多或氮、磷、钾配比不当等。

那么,病原物又是如何使植物生病的?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就是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侵染部位接触,并侵入寄主植物,在植物体内繁殖和扩展,然后发生致病作用,显示病害症状的过程,也是植物个体遭受病原物侵染后的发病过程,简称病程。

病程可分为四个时期: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

一、接触期

接触期是病原物与寄主接触,或到达能够受到寄主外渗物质影响的根围或叶围后,开始向侵入部位生长或运动,并形成某种侵入结构的一段时间,称接初期。

病原物的传播体(如真菌孢子、菌丝、细菌细胞、病毒粒体、线虫等)可以通过气流、雨水、昆虫等各种途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只有少部分的传播体被传播到寄主的可感染部位,大部分都落在不能侵染的植物或其他物体上。病原物在接触期间要受到外界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植物根部的分泌物可促使病原真菌、细菌和线虫等或其他休眠体的萌发或引诱病原的聚集。如根的分泌物可使植物寄生线虫在根部聚集,是与根的生长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某些氨基酸等有关。

在接触期,除受到寄主植物分泌物的影响外,还受到根围土壤中其他微生物的影响。如有些腐生的根围微生物能产生抗菌物质,可抑制或杀死病原物。将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施入土壤,或创造有利于这些微生物生长的条件,往往可以防治一些土壤传播的病害。

大气的湿度和温度对接触期的病原物影响很大。许多真菌孢子,在湿度接近饱和的条件下,虽然也能萌发,但不及在水滴中好。如稻梨孢菌的粉生孢子,在饱和湿度的空气中,萌发率不到1%,而在水滴中达到86%。

温度主要影响真菌孢子的萌发和侵入的速度,各种真菌孢子萌发都有一定的温度范围,因真菌种类不同而异,一般的很适温度在20~25摄氏度。

二、侵入期

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到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的这段时间,称为病原物的侵入期。

植物病原物几乎都是内寄生的,只有极少数是外寄生的。如引起植物白粉病的白粉病菌,但一般都需要产生吸器伸入植物表皮细胞中。植物寄生线虫也有外寄生的,它们以头、颈伸入植物组织中吸吮植物的汁液;寄生性种子植物也要在寄主组织内形成吸盘,所以都有侵入问题。

1、侵入途径和方式

病原物的种类不同,其侵入途径和方式也不同。真菌大都是以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或者以菌丝从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有的还能从角质层或者表皮直接侵入。植物病原细菌主要是通过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植物病毒的侵入都是从各种方式造成的微伤口侵入。

(1)直接侵入。是指病原物直接穿透寄主的角质层和细胞壁的过程。植物的角质层是由比较复杂的物质组成。主要有蜡质、角皮质和类脂化合物。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化合物和糖蛋白。一部分真菌具有直接侵入的特性,其侵入的过程:落在植物表面的真菌孢子,在适应的条件下萌发产生芽管,芽管的顶端可以膨大而形成附着孢,附着孢以它分泌的黏液将芽管固定在植物的表面,然后从附着孢上产生较细的侵染丝,以侵染丝穿过植物的角质层,进入细胞内。

(2)自然孔口侵入。植物体表有许多自然孔口,如气孔、水孔、皮孔、蜜腺等。许多真菌和细菌就是由上述某一或几种孔口侵入的,其中以气孔侵入的很为普遍。如多种锈菌的夏孢子,霜霉病菌的游动孢子或孢子囊,及许多引起叶斑病的细菌等。真菌孢子落在植物叶片表面,在适应条件下萌发成为芽管,因趋化性芽管向气孔处伸长,或无趋化现象而仅凭机会伸长到气孔上方,芽管顶端再生长伸长侵入气孔。另一种情况如小麦锈菌、夏孢子萌发形成芽管,然后形成附着胞和侵染丝,以侵染丝从气孔侵入。

从气孔侵入的细菌,其寄主孔口上必须有水滴或水膜,细菌在其中靠寄主少量的外渗营养进行初步繁殖,然后在水中游动侵入孔内。

(3)伤口侵入。植物体表常有机械、病虫等外界因素造成的伤口。此外,还有一些自然伤口,如叶痕和支根生出处。许多病原菌既可从伤口侵入,又可以从自然孔口侵入;而有些病原菌则只能从伤口侵入,它们是严格的伤口侵入菌。伤口侵入的病原菌常需要在伤口表面进行短期生长和繁殖,才能侵入健康组织。病毒、类菌原体等只能从微伤口侵入。介体昆虫,机械摩擦或嫁接等在传播它们的过程中即可造成微伤,同时把它们引入细胞内。某些细菌或致病性较弱的次生侵染真菌,可以侵入由初次侵染病菌造成的伤口,引起发病。

2、侵入所需环境条件

病原菌的侵入能否顺利地完成,需要有适应的环境条件配合。环境条件既对寄主的抗病性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病原物的侵入活动。环境条件中影响很大的是温度和湿度。

3、侵入期所需时间

病原物侵入所需要的时间因病原物种类不同而有差异。病毒的侵入与传播紧密相连,瞬时即完成;细菌的侵入所需时间也较短,在很适条件下,不过几十分钟;真菌侵入所需时间较长,大多数真菌在很适应的条件下需要几小时,但很少超过24小时。

三、潜育期

潜育期指病原物侵入后和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出现明显的症状的阶段。潜育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夺取营养进行扩展、发育的时期,也是病原物与寄主进行激烈斗争和相互适应的时期。病原物只有克服了寄主的反抗力,建立起稳定的寄生关系,症状才逐渐地表现出来。

在病原物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中,营养关系是很基本的。病原物从寄主获得营养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活体营养型,病原物直接从寄主的活细胞中吸取养分,通常以菌丝在细胞间发育蔓延,以吸器伸入活细胞内吸收营养,属于这类的病原物都是专性寄生,如锈菌、白粉菌、霜霉菌;第二种为死体营养型,病原物先杀死寄主的细胞和组织,然后从死亡的细胞中吸收养分。属于这一类的病原物都是非专性寄生的,它们产生酶或毒素的能力强,所以对植物的破坏性大。它们虽然可以寄生在植物上,但是获得营养的方式还是腐生的。

病原物在植物体内的扩展,有的局限在侵染位点附近,称为局部侵染,如常见的各种叶斑病;有的则从侵染位点向各个部位蔓延,甚至引起全株的感染,称为系统侵染,如郁金香翠花病、番茄病毒病等。

1、潜育期长短与病原菌种类有关

各种病害种类潜育期长短差异很大。短的只有几天,长的可达1年。大多数叶部真菌病害潜育期一般10天左右。

2、环境对潜育期长短的影响

病害潜育期长短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其中以温度的影响很大。如葡萄霜霉病的潜育期在23摄氏度下为4天,21摄氏度下为13天,29摄氏度下为8天。对大多数病害来说,湿度对潜育期长短影响不大,因为病原物已从寄主内部取得所需要的水分,外界湿度已不成为限制因素。但如果植物组织中的湿度高,尤其是细胞间充水时,则有利于病原物在组织内的发育和扩展,潜育期相应缩短。

一般来说,局部侵染的病害,潜育期长短受环境影响大,并成为决定流行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潜育期越短,再次侵染次数越多,病害流行越严重。系统侵染的真菌性病害潜育期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小。病毒病潜育期长短因温度而有明显变化。潜育期长短还受寄主抗病性影响。

3、潜育期中引起的寄主内部病变

在潜育期时,病原物在植物体内繁殖和蔓延,消耗了植物的养分和水分。同时,由于病原物分泌的酶、毒素和生长激素,破坏了植物的细胞和组织,植物的新陈代谢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先是生理上的改变,继而引起组织的改变,很后表现在外部形态上的变化,即出现症状标志着潜育期的结束。

四、发病期

指症状出现后病害进一步发展的时期。病害发生的轻重,也受上述寄主生长、温度高低等因素的影响。症状的出现是寄主生理病变和组织病变的必然结果,并标志着一个侵染程序的结束。发病期病原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阶段,即进入产孢期,产生各种孢子(真菌病害)或其他繁殖体。新生的病原物的繁殖体为病害的再次侵染提供了主要的来源。真菌孢子形成的速度和数量与外界条件中的温度和湿度关系很大。孢子产生的很适温度一般在25摄氏度左右,高的湿度能促进孢子的产生,如马铃薯晚疫病和多种霜霉病等只有在相对湿度饱和或接近饱和时才能产生孢子,形成霉层。若天气干燥,特别是高温干燥,虽然病状显露,但并无孢子形成。只有遇到高湿后,才产生孢子。细菌性病害的症状往往是产生脓状物,其中含有大量的细菌个体。病毒由于在寄主细胞内寄生,在寄主体外不表现病征。在多数情况下,症状表现的部位都与病原物侵入扩展的范围相一致。例如各种斑点性病害,在侵染点及其周围形成病斑。但有些病害侵入扩展范围与症状表现部位不一致,如各种黑穗病,通常在幼芽时侵染,在穗部表现症状;又如根病,侵染在根部,症状则常在植株地上部表现。

植物的传染病大多是因为什么而引起的?

这位朋友你好,很高兴能为你回答问题,首先我要说植物,它可能是因为环境的改变,气候的改变会有很大的变异。会导致他有很多很多细菌的产生,有很多很多不好物质产生导致传染病。所以我们要注意卫生,要注意环境,不要去饲养那些不是我们本地区的植物,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够好起来才能够更好起来。

植物病毒病的发生与气候有关吗?

植物在其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病菌的侵染,被病菌侵染的植株或叶片枯萎脱落、或茎秆枯萎腐烂、或根部腐烂变质,又或者整株植物枯萎死亡等等。不同的植物可能感染的病害不尽相同,然病毒病确实是一种“挂名”危害多种农作物的病害,例如花生、辣椒、大豆等等,那么病毒病的发生跟气候有关系吗?燕子认为是有很大关系的,本篇文章分析病毒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侵染过程,说明其发生与气候的关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什么是病毒病

病毒病是一种由病毒侵染引起的病害,侵染不同植物的病菌类型基本不相同,同一种植物还可能感染不同的病菌。例如大豆病毒病主要是由大豆花叶病毒和黄瓜叶病毒引起的,而油菜病毒病则是由有才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和花椰菜花叶病毒引起的,在所有的病菌当中以黄瓜花叶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较为常见,可以侵染多种植物,导致其感染病毒病。

病毒病的主要危害症状变现为植物的叶片发黄、枯萎、坏死,叶片上长有退绿色、条形灯各种病斑,有时还会导致植物出现矮化、畸形、分枝多簇生的现象。

我们以番茄病毒病为例来看,感染病毒病的番茄叶片为花叶型、条纹型和蕨叶型三种,其中花叶型发病较轻的情况下对产量没有什么影响,而发病较为严重的情况会导致病株矮小、落花落蕾、结果数量少、个子小等情况;蕨叶型危害较大,一般整颗植株黄绿色,植株矮化严重,严重影响产量;条纹型主要是危害植株枯萎死亡,结果期发病还会导致果实变色腐烂。

二、病毒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病毒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感染了某种病菌,这些病菌多寄宿在寄宿主的身上越冬,所以植物的病株残体、种子、未腐烂成熟的有机肥、田间杂草等都可能是病菌的来源,除此之外一些昆虫也会携带病菌,利于玉米田中灰飞虱常常携带病菌侵染玉米感染病毒病,其中以蚜虫携带病菌很为常见,普遍意义上也认为蚜虫是病菌远程传播的主要途径。

以烟草病毒病的病菌为例,病菌适宜在25-27的温度环境下生存,温度高于37摄氏度或者低于10是摄氏度病菌会受到抑制,即使是发病症状一般也较轻。从侵染的难易程度上来看,一般植物的身体上有伤口的时候病菌的侵染就会变得容易,例如田间害虫较多或者是农事操作等导致植物伤口较多时,感染病毒病的速度会很快,病情发展也十分迅速根据以往的经验当蚜虫等害虫的数量较多的事情,发病就会严重,分析其原因一是病菌的来源多,二是因为蚜虫等回造成伤口给病菌的侵染带来便利条件,再进一步分析又会发现高温、干旱的情况下适宜蚜虫的生长,病害也会相对比较严重,而阴天下雨的时候的蚜虫不适宜生存,数量少,病毒病的发病也较轻,发病面积较小。

综上我们分析认为,病毒病跟气候是由关系的,跟一时的阴雨天气或者是突然温度升高等小气候关系也较为密切。主要是因为温度适宜病菌的生长,适宜害虫的生长繁殖,会导致发病容易和严重。

三、防治病毒病的基本方法

1、选择抗病品种

病毒病的危害已久,对于病毒病的研究工作一直都在不断地进行和发展,目前各个品种的植物都研究出了相应的抗病品种,对于减少病毒病的发生和降低病毒病的发生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在适宜本地气候条件的情况下,首先选择抗病品种栽培时很好的选择。

2、实行轮作

依据上文我们知道病毒经常在土壤中隐藏,所以连茬栽培某种农作物就会出现土壤中积攒同类型病毒较多的情况,遇到适宜病毒病发作的气候 条件,就容易出现大面积感染,爆发严重的情况,所以要适当的进行轮作,来改善土壤中的病菌环境。

3、加强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的目的是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本身的抗病能力,让在植株本身能够更好的抵抗病害的发生,同时还需要做好虫害的防治工作以及病株残体的清理工作,减少病菌的来源。在栽培的过程中建议重视有机肥的施用,提高土壤的品质,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栽培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虫害,避免出现因虫害而导致的病毒病泛滥,造成严重的损失,采收后要及时清理田间病株残体和杂草,降低病菌的积攒。

每一种病害都有其发生发展的规律,病毒病也不例外,在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后,应当通过农业防治措施,为农作物提供优良的生长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后期遇到不可抵抗的因素引发病毒病时,结合其它化学药剂防病虫害才能较好的减轻和控制病毒病的发生。

你知道植物感染病毒有哪些危害吗?

病毒利用寄主营养物质在园艺植物中繁殖,影响植物的生理代谢,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葡萄糖代谢、酶活性、激素平衡和矿物质营养等。对园艺植物造成以下危害。

(1)种子发芽率低。园艺植物感染病毒后,种子的发芽率会明显降低。例如,感染李茎坏死病毒的植物种子发芽率仅为7.7%,而未感染李茎坏死病毒的植物种子发芽率为60% ~ 70%。

(2)苗期分株数减少。园艺植物幼苗感染病毒后,苗期分株数明显减少。如苹果根茎苗mm106感染苹果茎痘病毒后,分株数为3% ~ 4%。

(3)移植物不相容性差,成活率低。感染扇叶病毒的葡萄嫁接成活率下降30%-50%;皱纹木复合病侵染后,嫁接成活率下降40%,部分植株嫁接界面上部膨大形成“小脚”。苹果褪绿叶斑病毒感染李砧木后,会导致部分李品种与砧木不亲和。这种不亲和性有时发生在嫁接后6 ~ 8年,对生产影响很大。

(4)园艺植物感染病毒后,接穗的发芽率会明显降低。将感染李坏死环斑病毒的樱桃品种嫁接到大樱桃砧木上,发芽率降低了63%。

(5)接种李坏死环斑病毒和李矮缩病毒后,桃枝条年生长量下降54% ~ 72%;感染苹果潜伏病毒后,金苹果茎围缩小16.3%。

(6)对于果树和园艺植物,病毒感染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比树木生长更为显著。比如葡萄感染卷叶病毒后,产量下降17%到40%,果实小而少,果穗颜色差。特别是一些红色品种感染后,果实颜色变浅,失去了商业价值。果实成熟期推迟1 ~ 2周,含糖量降低20%以上。此外,园艺植物感染病毒会缩短植物寿命,削弱抗性和适应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以上就是关于病毒感染植物的危害分析,供大家了解参考和学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植物病毒病有哪些危害?

植物病毒病是由植物病毒寄生引起的病害。植物病毒必须在寄主细胞内营寄生生活,专化性强,某一种病毒只能侵染某一种或某些植物。但也有少数为害广泛;如烟草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一般植物病毒只有在寄主活体内才具有活性;仅少数植物病毒可在病株残体中保持活性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也有少数植物病毒可在昆虫活体内存活或增殖。

植物病毒在寄主细胞中进行核酸(RNA或DNA)和蛋白质外壳的复制,组成新的病毒粒体。植物病毒粒体或病毒核酸在植物细胞间转移速度很慢,而在维管束中则可随植物的营养流动方向而迅速转移,使植物周身发病。病毒除夺取受侵染植物的一部分营养外,主要是可改变寄主植物的正常代谢过程,干扰或破坏其呼吸作用、光合作用、酶的活性,以及生长素和其他激素的代谢等。

植物的病原病毒有哪些危害?

植物病原病毒:植物病原病毒是仅次于真菌的第二大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比细菌更低等,没有细胞结构,只是由蛋白质衣壳包住核酸芯子形成的一类大分子生物,形状有球状、杆状、纤维状的粒体,比细菌还要小得多,一般只能通过放大万倍以上的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但病毒也能利用植物体内的物质繁殖为害。

病毒在田间的扩散传播主要通过媒介昆虫如蚜虫、飞虱、粉虱等传毒为害,有的可通过病株与健株间的汁液摩擦传播,还有的通过嫁接或带毒的种子传播。常见的病例如番茄病毒病、瓜类病毒病、小麦丛矮病、玉米粗缩病、苹果花叶病等。

治疗癫痫病办法

治疗癫痫的办法

治癫痫有哪些疗法

那里有治疗癫痫病的

治癫痫方法有哪些

------分隔线----------------------------